在寫讀後感之前,得把來龍去脈交代清楚,以免有人質疑我無地放矢亂講話。

5/12,收到schee的來信,問我要不要接受數位時代雙週刊記者的訪問,聊一聊台灣Blog發展史。我回信說好,所以一天不到的時間,數位時代雙週刊的記者就來信,問我台灣Blog發展史,並請我推薦幾個不錯的Blog。還說如果有時間,可以見面聊聊。

5/15,我寄了信,內附一個簡報檔和台灣Blog發展史的簡要說明。此後,什麼消息也沒有。

6/1,數位時代雙週出刊,意外的沒看到Blog專題,從Joe那邊間接知道,Blog專題往後延一期。

6/6,基於關心Blog專題的進度,我寄信給連絡我的數位時代雙週刊記者,問她Blog專題是不是還缺資料,結果不出我所料,正在"焦頭爛額中"....所以在6/7我又提供了幾個可以讓他們訪問的人,讓他們可以趕出專題。

6/15,數位時代雙週出刊,連掃了好幾天的7-11,終於在6/17晚上買到雜誌,然後花幾個小時仔細看完《解讀Blog全球現象》專題。

6/19,下午又看了一遍《解讀Blog全球現象》專題,看完把自己的讀後感寫成這篇文章。

6/20,中午過後,身為《數位時代雙週》訂戶的我收到了雜誌,距離出刊時間整整差了五天之久。下午,數位時代的副總編輯就來回應了。

接下來,就是我要講的讀後感了。

1.既然是《解讀Blog全球現象》專題,呈現的方式至少也稍微配合一下專題嘛!網站改版的速度配合不上出刊速度(不是雜誌一出刊,網站就會同步更新 嗎?),也不弄個Blog、放上專題文章來讓大家討論,甚至....連寫讀者投書的地方都沒有....我寫在我家,數位時代雙週刊裏做這個專題的記者們會 來看嗎?

2.封面故事的部份,似乎只是把以前很多媒體講過的幾個重點:Blog是什麼、國外有名的Blog名人介紹、Blog會不會是新媒體等等,像炒大鍋 炒一樣重新整理編排過一遍。對於剛接觸或根本不知道Blog的人來說,這樣寫是ok的;但是對於多數對這個專題期望相當大的台灣Bloggers來說,好 像不只是隔靴搔癢而已。

3.切片窺探的部份,我不知道兩位編輯到底看完了多少台灣的Blog,但是總不至於連寫Blog的Blogger住在哪裏也搞不清楚吧!當然啦!要 在很短的時間內(包括延了一期出刊的時間)看完一堆Blog是很焦頭爛額的事情,不過在有很多台灣Bloggers一天就要看500~1000個Blog 的RSS的情況下,被兩位編輯挑出來的這些Blog,老實說都被放在不太適當的分類;就算有備註說明了分類的準則,但是還是會覺得真的是放錯分類。除此之 外,用Google鏈結數與"優格推薦"當做指標,會不會有點太過主觀?尤其是"優格"的定義在哪裏,Google鏈結數的定義在哪裏,沒有上"優格推 薦"、沒有高Google鏈結數的Blog並不表示它們不夠優啊!

4.好了,記者既然來要了資料,就會有期望它會被放上去,即使只是用了一點點也好。結果咧!什麼都沒有,連台灣Blog發展大事年表也沒有.... 我原本預想它會被放在切片窺探裏面的耶!三頁的拉圖,做的是2005全球Blog地圖,是很好沒錯,但是怎麼沒想到也做一張華人Blog地圖呢?

關於其他的意見,我想Joe、Vista、Timo、Schee等人都已經發表過了,我也不用再多講。只是覺得一個延了一期才出刊的專題,應該可以做的更好更完善才對,結果....我非常失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愛麗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